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科研 >> 学科建设 >> 正文
西安医学院校级一流课程体育学科——《体适能》
发布时间:2024-02-29       发布者:2024-02-29       浏览次数:

《体适能》课程为适用本科各专业,面向全校大学一年学生开设的通识人文课程(公共必修课),总计56(32/24)学时,1.75学分。

课程以健康为导向,探索体卫融合地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,着重介绍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与知识,体适能与田径基本技能与方法。从了解体育健康知识、掌握科学锻炼方法、培养健康行为习惯、促进健康水平提升等方面,培养学生体育健康素养。

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应掌握体适能及田径项目的基本训练技术和技能;掌握运动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;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、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;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;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,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,能够利用体育与的手段解决健康问题。

课程教学团队思想素质高、专业基础好、教育理念先进、教学能力强,由陈亮(教授)、张良志(副教授)、郑永才(教授)、任祥钰(副教授)、何移宸(助教)等主要成员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,姬乃春(教授)、江艳平(教授)、韩玲(副教授)、闫亚新(副教授)、孙晋媛(副教授)、李珈骐(副教授)、闫勇江(副教授)等教师团队开展应用实践,全体体育部教师实施普及推广。通过教学团队合作机制,有效保障《体适能》课程教学质量。

课程以健康为中心,契合医学专业特色,体医融合深化教学改革。形成“体医融合健康知识+基本运动能力+健康生活与服务能力”体育教育新模式。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,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,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新方式。

课程负责人及团队介绍:

课程负责人:陈亮


陈亮,教授,中共党员,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,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,足球、网球国家一级裁判员,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,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,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、陕西省大学生体育协会优秀教练员。西安医学院科研导师、青年教师导师,西安医学院体育部基础教研室主任,西安医学院体育部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。主要承担《体适能》、《足球》、《定向》、《武术》、《射艺》,以及《社区运动与健康干预指导》等课程教学工作,教育部临床卓越计划体育负责人,《运动与健康管理学》重点学科、《体适能》一流本科课程、《体适能》混合式教学课程负责人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关注交叉学科,从体育与医学、管理学、文化学、心理学结合的视角提出、解决科研问题。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等省部级、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。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,其中包括被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, health & aging》等SCI、CSSCI、CSCD各类核心期刊收录30余篇。国家发明专利1项,副主编编写教材两部。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二等奖、三等奖等多项奖励。

团队介绍:

团队成员均为一线专任教师,并承担教研室与教学科管理工作,连续承担体适能课程教学任务,年人均超180学时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任务饱满,教学方法创新。在疫情线上课期间,通过线上课程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经验,研制视频、文字线上教学素材,线上教学模式初步获得成效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,主持《新时代国术教育与提振文化自信路径研究》、《数字经济赋能体卫融合健康教育的溢出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》等省级教育规划项目,《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》、《健康体适能形成性评价》等校级教改、《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20余项,发表论文20余篇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,主教练带队获得国家级第三名1次、省级比赛前三名5次,获得国家级、省级优秀教练员3次。获陕西省教育厅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,西安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(新时代医学院校体医融合研究),陕西省体育局结题一等奖1次、二等奖2次、三等奖2次,教学质量优秀奖3次等多项研究与教学奖励。




Copyright© 西安医学院体育部版权所有   
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   邮编:710021   备案号:XA12275